当前位置: 首页 > 干部教育 > 学员风采

风起于青萍之末

-----从党校学员手机集中保管见作风建设

编稿时间: 2017-05-19 10:42 来源: 岳阳市委党校 

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,大影响、大思潮往往从微细且不易察觉之处源发。近期参加市委党校处干班学习,深感于党校上课时将学员手机集中保管这一举措,实则为一次工作创新之举、端正学风之举、转变作风之举,从细微处见大精神,既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的成就,更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成效。

创新源于需求。创新源于生活,更源于生活里的需求。如果我们试图改变一些东西,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。过来,我们极少数同志对党校学习存在一些错误认识,把党校学习作为“休闲之旅”,思想上不重视,态度上不积极,学习上不努力,学习期间上自由课、干自由活、讲自由话,主要功课是认认人、串串门、会会友,心思放在聚集人脉关系,利于日后办事方便上;教师课上循循善诱的讲,学员课下心猿意马的听,既浪费了教育资源,又破坏了党校学风,进而影响党员队伍形象。这次处干班学习中,党校将学员手机在上课时集中保管,手机入袋、专人巡查、纪律通报,既是一次端正学风的务实举措,更是一次转变作风的创新尝试。小事不可小看,在当前全党上下严抓作风建设的大形势、大环境、大背景下,党校以创新课堂管理为契入点,大兴学习之风,并以之推动作风建设在细微处的显现和落实,用意深长,影响深远。

润物于无声处。手机上课集中保管,看似微不足道,实则润物无声。其实,现实的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,就是这些不经意的“细枝末节”,最容易使党的作风建设功亏一篑。严格纪律,细节忽视不得。严和实是一件一件事情、一点一点修为积累起来的,只有从“细枝末节”抓起,多积尺寸之功,方能防微杜渐。从“细枝末节”抓起,学员求知若渴集中精力,教师授业解惑效果显现,既提升党校学员的精气神,使其学以致用,举一反三,于党的事业功莫大焉。由此延伸到党的建设上、延伸到作风纪律建设上,只有加大党内不良现象和违纪违规行为早发现、早处置力度,才不至于养痈遗患,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。对上课玩手机、玩微信这样的轻微违纪行为,我们都发扬“啄木鸟”精神,抓早抓小、露头就打,做到“未错”先防、“小错”先治,润物于无声处,这样就会既保护和教育好我们的党员干部,又维护好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。

久久方能为功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,诸如在党校上课玩手机、随意请假、迟到早退等不良行为,仅靠一两次“突击检查”和一般督查,很可能会是“雨过地皮湿”,既不全面也不彻底,必须形成制度,细抓执行,常抓不懈。将挂在墙上的制度落地生根,是作为学员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和纪律要求,不能时紧时松、不能喊在嘴上、不能纠正了事,要坚决实行零容忍、坚决实行一刀切、坚决实行无例外。只有始终如一地强化制度执行,持续拧紧制度的“发条”,人们对制度的“敬畏”才能渐成“自然”,守纪律、讲规矩、“不想违”就会水到渠成。苏秦的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,李白的“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”,华罗庚的“卧床三月翻书不止”,都是凭着这股韧劲,最终取得成功。坚持就是胜利,作风建设更是如此。

(作者为2017年春季主体班学员 欧阳德儒)

打印】【收藏】【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