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9日上午,曾教授为我们导读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一书,其中在对作者习近平同志个人特点的归纳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,并深受启发。那就是习总书记是一个家教非常良好之人。
“他办事严谨,宽厚待人,实事求是,严于律己,为政清廉,生活俭朴,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。”我们从他的父亲习仲勋同志生平中能窥得其家风一二。“家教的严格,也是众所周知的。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,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。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。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。”这是习总书记因为工作不能到场为父亲祝贺而写下的拜寿信。从其信中,我感受到他对父母亲的深厚感情和对自家良好家风的深刻理解,并让我认识到好的家风能给后代子女带来强烈精神寄托,是他们坚定理想信念、挑战艰难困苦的至胜法宝。
在课堂上,我记起了一件事。父亲五十岁生日时,我曾送出一份厚厚的用红包装着的生日礼物,并不是钱,而是我回想成长点滴时对父亲浓厚爱意和敬意汇聚的长信。母亲是教师,父亲是农民,但这种不对等并没有造成彼此的不平等,我和妹妹在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中长大。这是爱。家境贫困,育有两个女孩,但他们坚称砸锅卖铁都要送我们念书,教导我们与人为善、尊老爱幼,为我们构建了和谐的亲友、邻里关系。可见重视子女教育于他们而言不容忽视。记得初中毕业,父亲接我回家,我在路途上掉了个刷牙杯子,我说才五毛钱的,没什么关系。父亲却说别小看五毛钱的东西,不能浪费。于是我们掉转头找回了我的“节俭”。高考第一年,我没上线,选择了复读。父亲用世上无难事、只要肯攀登来鼓励我。才让我记住了自己努力拼搏的样子。成长的这些年,家风于我,是心灵的慰藉,润物细无声。
如今,我已为人母。当有了自己孩子时,总把他当中心,总恨不得给予他更多。但今天老师的课让我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,不忍心严格对待,对孩子未免太过娇惯,也许因为生活的好转让我们不自觉地娇惯了他们。但是于长远来说,确实是降低了他们的可塑性。也正是习总书记对家庭教育和良好家风地重视和倡导,正是老师这堂课引发的思想共鸣,正是忆起父母亲于言行中蕴藏的严格教育,才让我警醒、反思,我应加强学习,做好母亲,传承好家风。
(年轻干部班 李岳南)